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发表时间:2023-09-06    来源:

本报讯(融媒记者杨之洲)9月3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传达学习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调研常熟讲话要求及有关文件精神,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审议有关文件,研究部署当前重点工作。市委书记周勤第主持会议。

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强调,各板块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严格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苏州市委安排,始终绷紧防台风救灾这根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做好台风防御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强监测预警。当前仍处于主汛期,各地各部门要坚决扛起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充分运用传统和现代预警手段,加强预警预测和隐患排查,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递到位、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全力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气象部门要全力做好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密切监视台风移动路径、强度、影响范围的动态变化,实时监测风情、雨情,及时作出分析预判。要强化值班值守。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时刻绷紧防汛防台思想之弦。各级防汛防台责任人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各责任部门要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全面加强值班值守,确保通讯指挥联络畅通,及时掌握、准确报送相关防御工作信息。要严格按照防台风应急预案规定,强化工作部署,层层落实包保责任。要落实防范措施。要坚持关口前移、以防为主,全方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守住人员安全的底线。要紧盯台风暴雨防范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对城市重点部位、特别是今年汛期中暴露出的积水点,要重点排查、重点预防,做好预排预降,确保强降雨及时入河道。

会议传达学习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调研常熟讲话要求及有关文件精神。会议强调,全市上下要把认真学习领会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调研常熟讲话要求,与贯彻落实苏州市委常委会专题调研常熟市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一体贯彻,确保取得扎实成效。要全力以赴稳当前。要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加强常态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结合大兴调查研究,积极深入企业走访,全力做好重点企业服务,坚定信心“稳盘子”,持之以恒“促转型”,一着不让“抓投资”,千方百计“促消费”,全力以赴“稳收入”,以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要持续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鲜明导向,抢抓工时进度,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以高水平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要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融合。要依托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全力推动存量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加大引育科创型项目力度,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对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的赋能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从“简单相加”向“实质相融”转变、从制造业“当家”向“强家”转变。要加快苏州市域一体化(常熟)融合创新区建设,站位全局、宏观把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高标准推动组团建设快出形象;要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结合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全面谋划优化交通路网;要坚持建设和招商并重,以优质产业集聚支撑组团高质量发展。要全面推进“民生七优”,持续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城市功能、提升舒适体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全面扎实推进“三农”工作,加强对相关文件政策精神的理解把握,注重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效,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提升使用绩效;要推动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实现村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抓好环境整治、村庄治理、民生事业,全面彰显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要一着不让抓好安全生产,推动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事故、群死群伤事件发生,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不断细化、深化、实化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会议听取关于全市慈善工作情况的汇报并组织集中募捐。会议指出,市慈善总会围绕中心、主动作为,精心打造“江南福地、善美常熟”慈善品牌,彰显了“小城大爱”的城市情怀。会议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慈善对于保障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增进社会文明的重要作用,把发展慈善事业放在助力谱写更高品质“江南福地”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全局高度去谋划推进,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积极推动本市慈善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要发展慈善文化。慈善文化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要加大慈善宣传力度,广泛传播慈善理念,激发社会各界的慈善自觉,进一步凝聚慈善共识,持续擦亮“小城大爱”的城市名片。要加强典型示范,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持续营造善美常熟的浓厚氛围。要落实慈善为民。坚持依法、创新、精准、阳光行善,持续创新慈善形式、优化慈善项目、打造慈善品牌,将善款善物用在发展紧要之处、民生关键之处,推动慈善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为民生幸福、社会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陆 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