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城市文脉 焕发时代活力
发表时间:2023-11-03    来源:

 

编者按

历史城市的保护利用与文化传承是增强大众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也是带动城市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常熟不断创新破题,用“绣花功夫”精准施策,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古城面貌焕新,历史街区“变活”,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即日起,本报推出“传承历史焕新发展——常熟古城保护利用专题报道”,全方位展示老城“蝶变”背后的故事。

/融媒记者葛洁

有序推动古城保护利用是延续历史文脉、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大手笔。本市适度实施基础设施改造,不断提升古城区公共服务水平,以更多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惠及民生,留住古城烟火气,延续城市文脉。随着常熟在古城更新方面下足“绣花功夫”,古城区正在“蝶变”新生,焕发时代新活力。

10月25日,虞山街道西泾岸社区庙弄12号、14号内,75岁的居民滕永炤正和老伴在忙活着小院里的绿化。小院内白墙黑瓦、青砖铺地。老两口居住的是一套近60平方米的公租房,生活功能完备,厨房灶具和卫生设施一应俱全。

滕永炤说,自己和老伴儿原先住在翁府前。由于基础配套落后,生活各方面都很不方便。“老住处没有卫生间且阴暗潮湿,还要受到蚊虫和老鼠的滋扰。”后来,他响应房屋使用权集中政策,搬入庙弄12号腾换院落,每年仅需支付约1200元的腾换差价。如今,生活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原来我们早上是要拎马桶去洗的,现在这里环境和生活设施都比原来好。这里有枇杷树,天冷了还有蜡梅花,真的挺好。”说起新房子的变化,老人家十分满意。

说到院里的枇杷树、蜡梅花等“老邻居”,大院户里的“原住民”奚焕文感触良多。“这口古井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蜡梅是民国时期种下的,枇杷树是我小时候就有的。”几十年过去了,陪伴自己成长的“老朋友”还在,让奚焕文感觉十分亲切。相关部门在实施整理更新时坚持修旧如旧,还原老建筑本来面貌,消除了安全隐患。经过仔细排摸调研,一些古城元素得以保留,让城市记忆得以延续。

2020年,本市以保护利用为出发点,启动历史街区整理更新试点,即在维持房屋产权结构不变的前提下,由政府主导,和居民签订房屋使用权集中协议,形成“腾换”和“腾空”两类建筑院落。“腾换”是指更新升级后由街区原住民居住,“腾空”类则用于产业和功能的植入,推动历史街区重新焕发活力。

庙弄12号、14号是西泾岸街区整理更新的第一批腾换类院落。整理更新前有直管公房9户,经过房屋使用权集中工作,其中6户选择流转,3户选择腾换。国资公司按照保护和发展的原则对院落进行更新,设计建造了50至70平方米腾换房屋5套,并接通污水管道,做到了雨污分流。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古城保护逐步深入,整理更新后的“美丽”根脉正从院落向传统街巷延伸。位于古城区的通江路连接着引线街、乌衣弄、辛峰巷等常熟人耳熟能详的老街巷。走进这里,青石板铺就的道路整洁平整,两侧绿植姿态各异,水岸边清爽宜人,韵味十足。在居民葛瑜看来,墙面经过了修缮整理,绿化有了精心管理,视觉上大家觉得很清新,生活在周边的幸福感也大大提升,“别人都羡慕我,说住在这里真好。”

今年以来,虞山街道精心推进“微更新”“微治理”等举措,对通江路沿线破损的墙面、路面、景石进行修复,更换空调外机遮罩,补植垂直绿化,增设景观小品,因地制宜打造休憩空间,避免了大拆大建,用一系列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小更新,让百姓家门口的街巷更美丽、更宜居,用“小”治理收获“大”幸福,让老百姓生活在古城,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10月中旬,位于古城区的山塘泾岸、粉皮街、金童子巷、太平巷等6条街巷相继完成市政设施改造。改造新建了行车道,配建完善了供排水、环卫、绿化、燃气等设施,老街巷实现了“华丽转身”,更新保护的阶段性成果正在显现。

持续提升古城区基础设施并不是古城保护利用的唯一目的。有序推动历史街区活化利用,让人们愿意回到古城,延续城市文脉和记忆,已是各界共识,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课题。古城更新改造修缮固然重要,但修缮之后如何使用才是重点。

今年,市政协委员们通过联合调研发现,古城区除了存在环卫保洁、停车难等大家普遍关心的共性问题,一些老建筑的历史也正在慢慢湮灭。围绕这些问题,市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常熟市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长徐醒尉希望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力调研和座谈,把老城区的历史文脉,尽可能全面搜集起来,打造一个数据库,为以后的保护利用提供基础材料。

以古城更新为契机,做到新老融合,这是目前本市古城保护利用中的创新尝试。市名城办正积极引入外部业态资源,希望在保留传统底色的同时,吸引更多业态和年轻人回流,构建具有烟火气的共生型街区。

与此同时,古城区的治理和服务水平也在跟进,软件的提升得到了充分重视。西泾岸社区以城市管理、古城保护、安全管理、民生服务的“四大职能”,凝聚职能联动、公益伙伴、共建单位、社区自治“四支力量”,建立街区大院户基础设施改造提档、困难群体帮扶、居家安防卫士等10类35个便民服务项目,打造“院户自管小组”“幸福老墙门”等特色文明实践微品牌,在保护街区肌理和建筑风貌的同时,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完善,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未来,虞山街道将贯彻落实《常熟市虞山尚湖古城保护和利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坚持以人为本,用“绣花”“织补”方式的微更新,精细化、人性化的特色治理,深度的文化挖掘,切实保护历史街区传统风貌、提升古城公共空间品质环境,激发古城记忆和活力,提升原住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增加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助力打造更高品质江南福地中心城区。

责任编辑:陆 怡文